学句词

愤愤的意思

fènfèn

愤愤


拼音fèn fèn
注音ㄈㄣˋ ㄈㄣˋ

繁体憤憤
组合AA式

词语解释

愤愤[ fèn fèn ]

⒈  很生气的样子:愤愤不平。也作忿忿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心求通而未得貌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“不愤不啟,不悱不发”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:“孔子 与人言,必待其人心愤愤,口悱悱,乃后啟发为説之。”

⒉  指烦闷不舒貌。 金 王若虚 《君事实辨下》:“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,兼通数术,有纵横才志。

文帝 时,为散骑侍郎,不为时知,愤愤不得志。”
明 归有光 《与沉敬甫书》之五:“但千古哭声,未尝不同,何论前世有 屈原、贾生 耶?以发吾之愤愤而已。”

⒊  气愤不平。

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“自 王莽 篡 汉,常愤愤,怀復社稷之虑。”
《宋书·殷景仁传》:“湛 既入,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,一旦居前,意甚愤愤。”
明 刘基 《牡丹会诗序》:“有向隅而不获与羣,则愤愤然见於色,形於辞。”
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自甲申沦陷,以至今日,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?”
朱自清 《侮辱》:“可是--也说不出什么,只喃喃了两声,便愤愤然走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愤愤[ fèn fèn ]

⒈  心中气愤不平的样子。

〈文明小史·第二回〉:「传知各童生,大众俱有愤愤之意。」

⒉  心求通而未得的样子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「不愤不启」句下宋·邢昺·疏:「言人若不心愤愤,则孔子不为开说。」

词语首拼